林士清》中國光谷前景依然可期
被稱爲大陸光谷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工人在生產線作業。(新華社資料照片)
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高科技產業及半導體產業皆重視武漢轄下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中國光谷)。
中國光谷於1988年創建成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爲首批國家高新區,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爲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爲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1年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爲全國4家「中央企業集中建設人才基地」之一。2016年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並獲批爲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武漢是中國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得中獨厚,完整的擁抱了整個長江、漢江,遂成爲大陸半導體發展的核心重鎮。
在武漢的中國光谷,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9家企業,平均每天有10項發明專利誕生。所以說「中國創造」的源頭,是全力打造的高新區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8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還有500多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武漢的科研能量勢必是快速肺炎疫情控制後最快恢復城市生產力之一。
中國光谷有下列產業聚集,發展可謂數一數二:首先,光谷已成爲代表大陸參與全球光電子產業競爭的主力軍,也是大陸最大的光通信研發基地和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激光企業200多家,市場佔有率連續11年超過50%);擁有大陸光電子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其次,乃生物醫藥產業的潛力,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是高新區以「千億產業」思路建設的第二個國家級產業基地。
第三,是節能環保產業,高新區在生物質能源、電力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新能源服務等多個領域優勢明顯。生物質新能源領域,陽光凱迪是生物質能源行業的標杆企業,其生物質發電技術、生物柴油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高端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也讓中國光谷地區受到投資方的矚目。
再加上武漢境內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武漢又是公認的大陸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內名校雲集,科教實力領跑全大陸。是以,武漢肺炎雖致使武漢經濟短期內有所重傷,但疫情一旦控制後,中國光谷前景依然可期。
(作者爲智庫研究人員)